100%

分甘餘話  (清)王士禛 撰

http://club.xilu.com/wave99/msgview-950484-83584.html

  ●目錄

  前言

  自序

  卷一

   1 羣芳譜及佩文齋廣羣芳譜

   2 詩中酒樓

   3 又詩中酒樓

   4 清代視朝儀

   5 梁王吹臺

   6 祖約蘇渙

   7 瓜瓤黛色

   8 梁世勳進貢

   9 錄祖輩詩

   10南書房

   11繹史

   12歷下水記

   13黃蓮花

   14陳輔題壁詩

   15蘇軾張舜民詩

   16柳永墓

   17青出於藍

   18趙申喬

   19宋犖及子至筠

   20讀書過用目力

   21韓翃詩多傳禁中

   22張九徵及諸子

   23李時謙為官廉正

   24北宋末習詩賦者杖

   25崔湜輩皆人頭畜鳴

   26封典迴贈其兄

   27施閏章詩高妙不減潘閬

   28淳熙八年中秋

   29於潜絹

   30醴泉寺溪

   31題王崇節畫

   32高珩慕西湖嚴灘山水

   33宋元祐禁福建造貢茶

   34張旭書法

   35陽宅三十六祥出處

   36御筆賜書

   37蔣超

   38術士不足信

   39沈淵

   40號與地名泉名峰名巧合

   41古籍亡佚不可解者

   42張蘊

   43禮叅店

   44翟院深

   45章丘甯氏

   46斷腸草

   47邊鸞

   48詩思

   49雨後風光

   50柳詩蛇足

   51詩意與古人暗合

   52遠公事可疑

   53劉跛子詩

   54十七史外史書

   55董其昌詩

   56腐儒問妓

   57馬弔牌

   58戴嵩畫牛

   59先人著述應早付剞劂

   60竹炭

   61楊雲翼李基和詩中佳句

   62李汾詩

   63邢侗書法

   64名湖多被侵佔

   65方文佳句

   66又一李龜年

   67李紱

   68一水

   69吴天章詩

   70西樵詩

  卷二

   71臨濟寺

   72黃始詩

   73君子小人

   74評陳子龍湘真詞

   75詩文詞曲貴有節制

   76佛經多出文士之筆

   77漢中府璞石

   78清朝狀元多選書法優者

   79羅紂

   80王鐸張玉書飲食多寡

   81韓菼嗜烟酒

   82程石臞嗜檳榔

   83奇技淫巧

   84鼎甲同至八座

   85沈詩任筆

   86直呼名

   87呂蒙正得宰相體

   88或云古詩壞人心術

   89面似靴皮

   90傅扆

   91三司使

   92背峞軍

   93趙九齡

   94寺觀由來

   95花翎玄狐

   96大家衣冠之盛

   97張何二考官

   98宋本兩漢書

   99刪宋史

   100仙佛傅會之說

   101習學記言等三書比較

   102馮班詆諆嚴羽

   103吴越春秋等論子貢

   104楓葉詩

   105楓橋絕句

   106瓊林讌

   107宋仁宗論唐書

   108宋濮議与明大禮議

   109評蜀道集南海集詩

   110通鑑書法之失

   111老來三嘆

   112內陞外陞

   113宗元鼎詩

   114薦人不令其知

   115楊巍詩

   116論交友

   117聽經蛇

   118禮拜豕

   119虎貔長齋誦佛

   120徐俯負心

   121蝦鬚簾

   122治腋氣方

   123竇泰

   124治吐血方

   125楸葉治瘡

   126消痞

   127瓻瓵

   128紀侯臺

   129錄清波雜志一條

   130王安石選唐詩

   131年家眷

   132西樵罷樂

   133孫廷銓異徵

   134先人古鏡端研

   135張麗華小祠

   136鄧艾廟

   137若干

   138岑詩非創

   139名心未忘

   140水仙

   141治喉閉急症方

   142治障翳及赤眼方

   143治小便不通方

   144小字入詩

   145囊雲

   146街道廳

   147柳敬亭

   148吴敏道詩

   149胡應麟論歌行

   150明清之際歌行三派

   151蜀八十老僧詩

  卷三

   152楊青藜答劉正宗書

   153秦氏摹宋刻小本九經

   154持銀碗乞食

   155先人刻書著述

   156任弘嘉

   157滿漢狀元

   158釋耏

   159曹東畝論詩

   160大曆十才子

   161堯舜為諡辯

   162真止和尚塔銘

   163治足疾方

   164臺灣物產

   165吴雯詩

   166奇石

   167明詩人多早慧

   168陳奕禧

   169明史館與熊賜履

   170燕燕之詩

   171古今冤獄

   172曹禾論詩

   173樂府俚語

   174李念慈汴梁竹枝詞

   175周在浚

   176吴國對

   177評柳宗元韋應物詩

   178寒瘦集東臯集

   179唐詩格韻

   180憶張實居詩

   181墊巾亭與張秀卿

   182古人贈答

   183少時所作長短句

   184騎驢覓驢

   185拗體律詩二種

   186解酲語記元發宋陵事

   187花之寺

   188湯右曾

   189一詩解紛

   190韓翃事絕句

   191雷琴銘

   192王槩絕句

   193看煞二字出處

   194詩酒酬唱

   195文點畫汪琬詩

   196計東獻詩

   197人參

   198煑棗城

   199舊版韋集

   200陳奕禧夢

   201梅福之吴門

   202二宣室

   203李格非文

   204呂紀

   205為二圖賦三絕句

   206白衣去污法

   207些字攷

   208治偏頭痛一方

   209論律詩

   210古改官制官名者三次

   211黑山紅絲硯

   212夢神告盜

   213鄧氏農曆不傳

   214鐵母

   215紙織畫

   216文移之不可通者

   217劉孔和詩

   218胡應麟論歌行

   219晉女子以放誕相尚

  卷四

   220朱書作御書堂記

   221徐禎卿少年詩

   222治痔方

   223鄭獨復新城舊事

   224夜半鐘

   225唐詩統籤

   226徐氏經解

   227妒婦津

   228殷譽慶書

   229詩評

   230姜宸英

   231紫芝白芝

   232玉石彈碁局

   233諱畢

   234張貞杞紀

   235妖僧大汕

   236金姓僧假子金舉人

   237康熙帝篤念故舊

   238拒領倉米

   239宜都內人諫武曌

   240論妄詆前輩

   241米元章研山

   242錢謙益之藏書

   243咏物詩難超脫

   244汪鈍翁詩

   245評鄧漢儀詩

   246魏禧吴晴岩

   247史能仁善政

   248徐東癡

   249廣羣芳譜所載異花

   250君子小人勢不並立

   251吴嘉紀

   252唐相裴休

   253李頻

   254自作二絕句

   255王攄與兄抃

   256以駱賓王為封號

   257南臺故事

   258鐵漢和尚

   259荷鉏圖

   260宋犖書

   261司馬順

   262董錢法論詩

   263有感誡子書

   264治病二方

   265陳大士

   266狼筋

   267相人影相寺觀

   268袁熙宇

   269王丹林

   270取詩不當

   271湯右曾詩

   272胡應麟評詩之弊

   273錢謙益訾杜詩評注

   274胡應麟評中州詩人

   275復社姓氏錄

   276詩如其人

   277過襄陽詩

   278杜牧書張好好詩真蹟

  附錄

   七略書堂校刊跋

   四庫全書總目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補正

  ●前言

  《分甘餘話》作者王士禛(一六三四——一七一一),字子真,一字貽上,號阮亭,晚號漁洋山人,山東新城(今山東淄博市桓臺縣)人。出身於官僚世家,伯祖和祖父均在明代做過大官,自幼隨祖父在家讀書,順治十五年(一六五八)成進士。此後,歷任揚州府推官、禮部主事、翰林院侍講、刑部尚書等職。康熙四十三年(一七0四),因王五一案「失察」,罷刑部尚書,時年七十一歲。其後,一直在家從事著述,卒於康熙五十年(一七一一),終年七十八歲。後人因避雍正帝胤禛諱,改稱「士正」,乾隆時詔復「士禛」,謚「文簡」。

  《分甘餘話》即王士禛罷官家居時所撰。他在自序中說:「僕生逢聖世,仕宦五十載,叨冒尚書,年踰七)。邇來作息田間,又六載矣。雖耳聾目眊,猶不廢書,有所聞見,輒復掌錄,題曰《分甘餘話》。」又引《晉書·王羲之傳》中與謝萬書「頃東游還,修植桑果,今盛敷榮,率諸子,抱弱孫,游觀其間,有一味之甘,割而分之,以娛目前。」書名即取此意。

  王士禛一生勤於筆耕,著作頗多。僅以其所撰筆記而言,就先後著有《池北偶談》、《居易錄》、《香祖筆記》、《古夫于亭雜錄》等,《分甘餘話》只是他所撰筆記中之一種。本書共四卷,篇幅不長,但記敍內容卻極為廣泛,舉凡先世著述、典章制度、詩歌品評、地名攷辨、文人軼事、字義辨析、古書藏佚、社會風俗、地方物產,以至治病驗方等等均有涉及。如卷一「清代視朝儀」條,詳細地介紹了清代皇帝臨朝前後文武百官及外國陪臣所遵循的儀注;「梁王吹臺」條對於河南開封縣東南梁孝王吹臺——「繁臺」的稱謂由來及讀音進行了攷證和辨誤;卷二「若干」條,則詳辨這個詞的出處、用法、意義和讀音;而在卷一「馬弔牌」條中,作者披露了當時許多官宦人家的子弟為玩馬弔牌,不惜荒廢學業、傾家蕩產,反映了社會生活中的一個側面。

  除此之外,品評詩歌創作和闡釋詩歌理論是這部筆記中的一個重要內容。王士禛是清初詩壇上著名的詩人和詩歌理論家,清初詩壇的領袖,「主持風雅,近五十年」(鄧之誠《清詩紀事初編》卷六)。他所標舉的「神韻」說,對清代的詩學有廣泛的影響。所謂「神韻」說,實際上是繼承了唐司空圖「自然」、「冲淡」和宋嚴羽「妙悟」、「興趣」之說,以「不着一字,盡得風流」為作詩要訣,追求「色相俱空」,「天然不可凑泊」的境界。這些主張,在卷二「馮班詆諆嚴羽」、卷四「詩評」諸條中,均有闡述。王士禛強調作詩要天然而有真趣,反對矯揉造作和一味摹仿古人。明代及清初詩人,凡符合他論詩主張和標準的作品,無論作者的名氣大小,都充分予以肯定。如對於明代楊巍的詩(卷二「楊巍詩」條)、清代鄧漢儀的詩(卷四「評鄧漢儀詩」條),都是明顯的例子。類似的條目還不止於此,這些都為我們研究王士禛的論詩主張和明末清初的詩歌創作提供了參攷資料。

  《分甘餘話》是一部記見聞和談學問兼而有之的筆記。

  《四庫全書總目》評論它說:「大抵隨筆記錄,瑣事為多。蓋年逾七十,借以消閑遣日,無復攷證之功。故不能如《池北偶談》、《居易錄》之詳核。」(見該書卷一二二子部雜家類六)這是符合事實的。書中攷辨失當的具體問題,胡玉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補正》已指出了一些(附本書末)。作者雖學識淵博,但引書多凭記憶,難免有失誤之處,如卷三「拗體律詩二種」條中,將「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一聯,說成是趙嘏詩,實為許渾詩(《咸陽城東樓》),即屬於這類情況。另外有些說法亦不夠精確,如卷四「張貞杞紀」條中,稱《杞紀》中記載的一段有關夏朝的歷史「可補太史公帝相、杼以下之闕文」,而據《史記》這裏所指實為帝相及少康間之史事。

  康熙四十八年序刊本是本書最早的刻本,七略書堂校刊本和民國間的石印本均由此出。此次標點,以初刻本為底本,對書中的引文有疑問的均作了查對,改正了書中的一些錯字。增加或改正的字加[ ]號,原刻錯字仍予保留。另外,為了便於讀者查索,還補擬了每條的題目,進行統一編號。點校過程中得到了趙守儼、程毅中等先生的熱情幫助和指教,在此,謹表示衷心的感謝。限於點校者的水平,錯誤之處定所難免,敬祈讀者批評指正。

  張世林

  一九八七年十月

  ●自序

  昔王右軍在東中,與吏部郎謝萬書云「頃東游還,修植桑果,今盛敷榮,率諸子,抱弱孫,游觀其間,有一味之甘,割而分之,以娛目前。雖植德無殊邈,猶欲教養子孫以敦厚退讓。庶令舉策數馬,彷彿萬石之風」云云。僕少時讀之,已有味乎其言。七十歸田,讀書之暇,輙提抱弱孫以為樂,其稍長者,年甫十歲,已能通《易》、《書》、《詩》三經。紙窗竹屋,常臥聽其吚唔之聲,不覺欣然而喜。夫人幼而志學,意在逢世,下而黃散,上而令僕,以為至足矣。僕生逢聖世,仕宦五十載,叨冒尚書,年踰七)。邇來作息田間,又六載矣。雖耳聾目眊,猶不廢書,有所聞見,輙復掌錄,題曰《分甘餘話》,庶使子孫輩知老人晚年所樂在此爾,不敢謂如袁伯業老而好學也。己丑臘月朔雪中書。漁洋老人王士禛。

  ●分甘餘話卷一

  1 羣芳譜及佩文齋廣羣芳譜

  2 詩中酒樓

  3 又詩中酒樓

  4 清代視朝儀

  5 梁王吹臺

  6 祖約蘇渙

  7 瓜瓤黛色

  8 梁世勳進貢

  9 錄祖輩詩

  10南書房

  11繹史

  12歷下水記

  13黃蓮花

  14陳輔題壁詩

  15蘇軾張舜民詩

  16柳永墓

  17青出於藍

  18趙申喬

  19宋犖及子至筠

  20讀書過用目力

  21韓翃詩多傳禁中

  22張九徵及諸子

  23李時謙為官廉正

  24北宋末習詩賦者杖

  25崔湜輩皆人頭畜鳴

  26封典迴贈其兄

  27施閏章詩高妙不減潘閬

  28淳熙八年中秋

  29於潜絹

  30醴泉寺溪

  31題王崇節畫

  32高珩慕西湖嚴灘山水

  33宋元祐禁福建造貢茶

  34張旭書法

  35陽宅三十六祥出處

  36御筆賜書

  37蔣超

  38術士不足信

  39沈淵

  40號與地名泉名峰名巧合

  41古籍亡佚不可解者

  42張蘊

  43禮叅店

  44翟院深

  45章丘甯氏

  46斷腸草

  47邊鸞

  48詩思

  49雨後風光

  50柳詩蛇足

  51詩意與古人暗合

  52遠公事可疑

  53劉跛子詩

  54十七史外史書

  55董其昌詩

  56腐儒問妓

  57馬弔牌

  58戴嵩畫牛

  59先人著述應早付剞劂

  60竹炭

  61楊雲翼李基和詩中佳句

  62李汾詩

  63邢侗書法

  64名湖多被侵佔

  65方文佳句

  66又一李龜年

  67李紱

  68一水

  69吴天章詩

  70西樵詩

  ○1 羣芳譜及佩文齋廣羣芳譜

  《羣芳譜》一書,先祖前浙江右布政使、今皇贈經筵講官、刑部尚書 【 臣】 象晉所著。萬曆中,先祖官京師,為黨人所忌,借丁巳京察謫官,家居十載,甘農圃以沒齒,作為此書,名亭曰二如以見志,後刻於虞山毛氏汲古閣,流傳已久。康熙四十四年六月十二日,奉聖旨開館廣續,命編修 【 臣】 汪灝、張逸少等四人為纂修官,至四十六年二月告成,凡一百卷,賜名《佩文齋廣羣芳譜》,御製序文,冠於編首,仍存先臣自序及每卷小序,亦所不遺。 【 臣】 感荷聖恩,榮施泉壤,謹錄御製,并述緣起,以彰異數,備家乘云。原任經筵講官、刑部尚書 【 臣】 王士禛恭紀。

  御製廣羣芳譜序

  粤自神農氏嘗草辨穀,民始知樹藝醫藥;伊耆氏命羲和推步定曆以授時,民始知耕穫之不愆,而百工績熙。偉哉,開物成務,啟牖來茲,聖帝之功與天地並矣。朕聽政之暇,披閱典籍,留意農桑,繪耕織之圖,製永言之什,時巡所至,親歷田間,其稼穡之艱難、作勞之辛苦,既周知而洞悉矣。每思究百昌生殖之理,極萬變消長之情,著為成編,以佑吾民。嘗謂《爾雅》具其名物,而郭璞、陸佃、孫炎之流,疏注埤翼又加詳焉。其明備者莫如《本草》。自本經以迄陶弘景、蘇頌而下數十種,凡採治之法,無不該核。他如《齊民要術》、《月令廣義》諸書,其蒔植之宜,為更晰矣。遐稽徃牘,擷其英華,歸於簡括,良匪易也。比見近人所纂《羣芳譜》,蒐輯衆長,義類可取,但惜尚多疏漏,因命儒臣即秘府藏帙,攟摭薈萃,刪其支冗,補其闕遺,上原六經,旁据子史,洎夫稗官野乘之言,才士之所歌吟,田夫之所傳述,皆著於篇。而奇花瑞草之產於名山,貢自遠徼絕塞,為前代所未見聞者,亦咸列焉。復允廷臣之請,益以朕所賦詠,依類分載,總一百卷,命名曰《佩文齋廣羣芳譜》。冠以天時,尊歲令也;次穀、次桑麻,崇民事也;次蔬茶、果木、花卉,資厚生溥利用也;終以藥物,重民命也。其諸天時早晚之候,人事種溉之方,地力彼此之殊,物性良楛之異,罔弗條舉縷析,燦然可觀焉。是書也,攬品彙之蕃滋,想羣生之率育,一展卷間,化機洋溢,於茲畢呈,固不惟矜淹洽侈藻麗也。以是刊布天下,垂之久遠,使吾民優游於農圃之中,家室盈寧,樂其業而不憚其勤,而大夫士以及民之秀者,因以區別物宜,審其淑慝,凜嗜好之常,慎節宣之度,於以躋仁壽而享泰平,亦不為無所裨助也哉。康熙四十七年五月初十日。

  ○2 詩中酒樓

  《青箱雜記》云:「王安國詩好用酒樓,常問子詩有幾酒樓?」余因憶康熙甲子奉命徃祭南海,大雪渡潯陽江,後二十二年作詩贈鄆城人樊祾 【 祾善琵琶】 云:「苦竹黃蘆滿目愁,嘈嘈切切似江州。茫茫九派多風雪,憶泊潯陽舊酒樓。」不知安國見之,以為何如也。

  ○3 又詩中酒樓

  陳倉有古賣酒樓,東坡嘗賦詩,余丙子再以祭告入蜀過之,題一絕句云:「昨向宜春下苑遊,曲江烟草似悲秋。珠簾甲觀俱黃土,何必陳倉賣酒樓!」故友余澹心 【 懷】 詠孫楚酒樓云:「江南城西酒樓紅,無數楊柳迎春風。孫楚去後李白醉,千年不見紫髯公。」余選入《感舊集》,此亦二酒樓也。

  ○4 清代視朝儀

  本朝凡視朝,駕未出,則內閣大學士、學士、翰林、起居注官、都察院左都御史、副僉都御史先入候駕。駕出,先於保和殿升座,內閣、都察院、起居注官行禮畢,先自御路趨徃太和殿,內閣立殿門外東,西向;都察院立殿門外西,東向。然後駕至升座。諸王分東西班魚貫而入,敷茵於地而坐。起居注班諸王後,東向。其諸王謝恩則拜於臺階之上,畢,然後尚書已下文武官員謝恩,行三跪九叩頭禮,畢,然後外國陪臣行禮亦如之。

  ○5 梁王吹臺

  汴中梁王吹臺,一名繁臺,以繁姓家於臺側,故名。按繁姓,蒲禾切,音婆。漢有繁延壽,魏有繁欽,唐有繁知一。臺以姓得名,當作蒲禾切,今讀作符艱切,非是。

  ○6 祖約蘇渙

  盧循盜賊,而沙門慧遠與之友善;祖約叛逆,而少與阮孚齊名。王丞相尤愛重之,曰:「昨與祖士少語,遂令人忘疲。」是皆理之不可解者。杜子美《贈蘇渙詩序》云:「蘇大侍御渙,靜者也。」渙竟煽動嶺表,與哥舒晃作亂,亦其類也。

  ○7 瓜瓤黛色

  《畫墁錄》:「襄邑義塘瓜,剖之色如黛,而味甘如蜜。」余昔寄同年劉考功公■〈甬戈〉 【 體仁】 句云:「側聞西湖水,嫩綠如瓜瓤。」用此。世必疑瓜瓤無黛色者矣。

  ○8 梁世勳進貢

  康熙四十八年己丑,廣西巡撫梁世勳進青駝二,長尾猿二,綠鳳、綠鳩各一雙。

  ○9 錄祖輩詩

  三伯祖光祿少卿養吾公 【 象蒙,】 萬曆庚辰進士,起家陽城知縣,擢監察御史,官止卿寺。近始見手書詩草一卷,謹錄四篇,以存其梗概。 【 《鳳音曲》:】 「鳳兮鳳兮集高岡,七德九苞稱至祥,五音六律鳴朝陽。鳴朝陽,應明主;非帝庭,寧高舉。」 【 《鶴鳴曲》:】 「蒼松挺挺鶴相招,振翮翩翩來九霄,警霜戛戛鳴九臯。鳴九臯,聲萬里;明月來,清風起。」 【 《瑤琴曲》:】 「我攜綠綺奏薰風,一曲相思彈未終,淚垂絃絕送歸鴻。送歸鴻,坐明月;人不見,心如結。」 【 《暮雨曲》:】 「忽忽白雲羅神霄,霏霏暮雨平河橋,有美一人路迢遙。路迢遙,望無極;夢相見,醒相憶。」十叔祖翼吾公 【 象節】 ,萬曆壬辰進士,改翰林授簡討,少有詩名,稿今無傳,惟鄭簡菴 【 獨復】 先生《新城舊事》載其二句云:「古寺人來花作供,孤城春盡草如烟。」八叔祖伯石公 【 象艮】 、十七叔祖季木公 【 象春】 、十八叔祖用晦公 【 象明】 詩,別詳《三王公集》。 【 季木公,元名象巽;用晦公,元名象履。】

  ○10南書房

  大內南書房在乾清門內西廊下,內直翰林官居之,其出入皆奉旨由某門侍衛某人導引伴送。壬戌後,特旨內直官許於禁中乘馬至所出入之門,故朱簡討彝尊紀恩詩云:「迴思身賤日,足繭萬山中。」盖異數云。

  ○11繹史

  康熙四十四年,聖駕南巡至蘇州。一日垂問故靈壁知縣馬驌所著《繹史》,命大學士張玉書物色原版。明年四月,令人賫白金二百兩至本籍鄒平縣,購版進入內府,人間無從見之矣。

  ○12歷下水記

  《墨莊漫錄》云:「濟南為郡在歷山之陰,水泉清泠,凡三十餘所,如舜泉、爆流、金線、真珠、孝感、玉環之類皆奇。李格非文叔作《歷下水記》,叙述甚詳,文體有法。曾子固詩爆流作趵突,未知孰是。」按文叔《水記》,宋人稱之者不一,而不得與《洛陽名園記》並傳,可恨也。吾郡名泉凡七十二,此云三十餘者,盖未詳也。

  ○13黃蓮花

  黃牡丹,今亳州、曹縣皆有之,荷花則未聞有黃色者。《墨莊漫錄》云:「京師五岳觀凝祥池有黃蓮花甚奇,僅見於此。」

  ○14陳輔題壁詩

  宋丹陽陳輔訪建康楊驥題壁絕句云:「北山松粉未飄花,白下輕風麥脚斜。身似舊時王謝燕,一年一度到君家。」風致可愛。然輔不聞有詩名,若唐人任華、盧延讓之屬,詩反得傳於後,名之顯晦信有數耶?

  ○15蘇軾張舜民詩

  余嘗謂東坡《鳳翔八觀詩》不減杜子美。宋人亦謂張芸叟《鳳翔吴道子畫記》不減韓退之。

  ○16柳永墓

  柳耆卿卒於京口,王和甫葬之,然今儀真西地名仙人掌有柳墓,則是葬於真州,非潤州也。余少在廣陵有詩云:「江鄉春事最堪憐,寒食清明欲禁烟。殘月曉風仙掌路,何人為弔柳屯田。」

  ○17青出於藍

  余官祭酒日,有《送陳子文歸安邑》詩,云:「月映清淮何水部,雲飛隴首柳吴興。」按葉石林云:「山抹微雲秦學士,露花倒影柳屯田。」又李易安云:「露花倒影柳三變,桂子飄香張九成。」或謂余句法本此,竊自謂青出於藍,後當有知之者。

  ○18趙申喬

  近歲遭逢之奇,無如毘陵趙中丞申喬者。申喬,康熙庚戌進士,初仕為商丘令,陞刑部員外郎、引疾家居。特旨起擢浙江布政使,尋巡撫其地。弟申季,丁丑進士,自廣西知縣召入翰林。子鳳詔,戊辰進士,知臨汾縣,甫一載,超擢太原知府。熊詔,己丑進士,特賜狀元及弟。

  ○19宋犖及子至筠

  宋開府牧仲 【 犖】 遭遇亦奇。牧仲以江寧巡撫、副都御史超拜吏部尚書。子至,庚辰進士,入翰林為編修,致福建僉事,未一載,擢按察使。筠,己丑進士,入翰林為庶吉士。

  ○20讀書過用目力

  《避暑錄》言:「平生用目力常數倍於他人,安得不敝?」因歷稽古左丘明、杜子夏、鄭康成、高堂隆、左太冲諸人,皆以讀書致然。余自幼小,凡博弈諸戲,一無所好,唯嗜讀書,雖官戶部侍郎、刑部尚書最繁劇之地,下直亦手不釋書卷也。自甲申歸田六年矣,目力益昏,始悔少壯之過用其力。然老矣,終亦不能廢書也。

  ○21韓翃詩多傳禁中

  唐韓翃以「春城無處不飛花」一詩見知九重,召知制誥,傳為佳話,世盡知之。《杜陽雜編》又載一事:德宗西幸有二馬,一號神智驄,一號如意騮。貞元三年,蜀中進瑞鞭,有麟鳳龜龍之形,色類琥珀。一日將幸諸苑,內廄進瑞鞭,上顧近臣曰:「昔朕西幸有二駿,稱二絕,今獲此鞭,可稱三絕矣。」因吟曰:「鴛鴦赭白齒新齊,曉日花間散碧蹄。玉勒乍迴初噴沫,金鞭欲下不成嘶。」亦翃作也。知翃詩流聞禁中者多,不獨「寒食東風」之句而已。

  ○22張九徵及諸子

  丹徒張氏吏部文選郎中九徵,順治乙酉解元,丁亥進士,終河南督學。諸子:玉裁,康熙丁未進士,第一甲第二人及第,終翰林院編修。玉書,文華殿大學士兼戶部尚書。仕可,康熙丙辰進士,亦以僉事為河南督學,遷湖廣布政使司叅議。恕可,康熙戊辰進士,浙江杭州府知府。玉書子逸少,康熙甲戌進士,翰林院編修。

  ○23李時謙為官廉正

  李時謙字吉爻,淮安山陽人,順治辛丑進士,初為潞安府推官,歷樂陵、黎城二縣知縣,有清白名,內召為監察御史,號稱廉正,久之,引疾里居。陝西大饑,特起為督糧道叅議,操守孤介,不名一錢,未幾卒官。將軍、督撫、布按已下往弔,蓬蒿滿庭,至無含歛之具,皆為揮涕,醵金買棺,代為含歛,而歸其喪於江淮。余昔官副都御史,識其為人,盖古之君子也。

  ○24北宋末習詩賦者杖

  道君時,以言官建議,習詩賦者杖一百。有尹天民者為南京教官,至之日,悉取《史記》以下至歐陽《史》,焚講堂下。王安石之學術,為害於世道人心如此。又按:建言者御史李彥章也,疏以詩賦為元祐學術,其意在黃、秦、晁、張四學士,而並劾及前代,陶淵明、杜子美、李太白皆貶,尤可笑;定律令則何執中也。二子可謂失其本心,無恥之尤者矣!

  ○25崔湜輩皆人頭畜鳴

  唐中宗時,羣臣多應制賦詩,如崔湜、鄭愔、宋之問輩,皆人頭畜鳴,張柬之等五王皆死此三人之手。蓋將以擁戴武三思,危唐社稷,與宗楚客厥罪維均。乃鴟梟之音,亦溷風雅。每觀唐詩至此,未嘗不髮指也。

  ○26封典迴贈其兄

  今朝廷凡覃恩有移贈之例,謂輟己應得封典而贈本生父母也。唐李德裕任荊南節度使、檢校司徒、平章事,遇覃恩,當追贈祖父,乃乞迴贈其兄故楚州刺史、工部侍郎德修為禮部尚書。此創例,古今未聞。

  ○27施閏章詩高妙不減潘閬

  「久客見華髮,孤棹桐廬歸。新月無朗照,落日有餘暉。漁浦風水急,龍山烟火微。時聞沙上鴈,一一皆南飛。」右宋初潘閬詩也,高妙不減岑嘉州。又「夜凉疑有雨,院靜若無僧」,亦佳句。故友施侍讀愚山 【 閏章】 《宿越州天衣寺》云:「月照竹林早,露從衣袂生。」亦不減閬語。

  ○28淳熙八年中秋

  淳熙八年中秋節,孝宗詣德壽宮,太上留宴香遠堂。堂東有萬歲橋,以白玉石為之,雕闌瑩徹,上作四面亭,皆用新羅白木,與橋一色。大池十餘畝,植千葉白蓮,御榻、屏几、酒器皆用水晶,獨召小劉妃吹白玉笙,作《霓裳中序》。」每觀此一段風景,不啻明皇夢游廣寒也。今年中秋陰晦,薄暮遂雨,終夜淋漓不止,煞風景乃爾。因錄此以當夢遊。

  ○29於潜絹

  余少官廣陵,同年義興萬雲黻 【 錦雯】 罷於潜令,來揚州,揖罷,余亟問曰:「還有於潜絹也無?」萬茫然。既坐定,俯首思之忽悟,乃大笑,茶杯幾覆。

  ○30醴泉寺溪

  醴泉寺在長白山之西,西有大溪,溪中多巨石,紅葉時最可游憩。石下產小蟹,百十為羣,一二寸之魚泳游其間,與日影相映,恍忽無定。去吾別業才七八里。余有詩云:「千林紅葉多,亂此一溪水。葉逝水空明,魚苗可憐紫。 【 唐詩:「魚鱗可憐紫。」】 石根如蠏堁,螯跪五銖小。瑣■〈王吉〉腹中居,何似清流好。」

  ○31題王崇節畫

  崔子忠字青蚓,又字道毋,登州萊陽人,居京師,工畫山水人物。王崇節字筠侶,文貞之弟,文靖季父也,官把總,生於閥閱而任誕不羈,視富貴蔑如也。畫學青蚓,京師貴之,故相國梁公玉立 【 清標】 常以筠侶畫草蟲索題,余賦二絕句云:「髯翁任誕如忠恕,脫屣朱門傲五侯。肯為尚書寫幽興,碧花紅穗草堂秋。」「一幅丹青顧野王,草根纖意曲籬旁。風懷磊落如公少,便注蟲魚也未妨。」

  ○32高珩慕西湖嚴灘山水

  高念東先生 【 珩】 作少宰日,忽賦一詩,題曰《願作杭嚴道》,或訝而問之,答曰:「吾平生慕西湖、嚴灘山水之勝,聊以寄興耳,官資高卑不暇計也。」其漫興如此。

  ○33宋元祐禁福建造貢茶

  宋丁謂為福建轉運使,始造龍鳳團茶,上供不過四十餅。天聖中又造小團,其品過於大團。神宗時命造密雲龍,其品又過於小團。元祐初宣仁皇太后曰:「指揮建州,此後更不許造密雲龍,亦不要團茶。揀好茶喫,生得甚好意智?」宣仁改熙寧之政,此其小者。顧其言實可為萬世法,士大夫家膏粱子弟尤不可不知也。謹備錄之。

  ○34張旭書法

  唐張旭以草聖名世。《畫墁錄》云:「長安府錄廳有唐吏部郎官題名碑,張長史書序,楷法整若軍陣。」云云。世言長史書法傳顏魯公,觀此信然。

  ○35陽宅三十六祥出處

  吾家祖訓,廳事屏風所書「心相三十六善」,余已於《香祖筆記》詳其出處,惟「陽宅三十六祥」,不記所出。近始考得之,乃宋曾空青語也。空青名紆,山谷之友,元祐君子也。

  ○36御筆賜書

  余官御史大夫時,嘗蒙御筆賜一堂聯云:「烟霞盡入新詩卷,郭邑閑開古畫圖。」又嘗被賜御書「帶經堂」、「信古齋」二扁,今分懸東西二第中堂,誌聖恩,示子孫,不敢諠也。

  ○37蔣超

  蔣修撰虎臣 【 超】 先生,癸丑歿於峨眉,既二十五年矣。余丙子再使蜀,甫入劍門關,宿於驛舍,忽夢先生來迓,執手微笑而無一語,似以不二法門相示者,異哉!若先生者,真不死也。

  ○38術士不足信

  先祖方伯贈尚書府君與伯祖兵部尚書太師府君為胞兄弟,太師篤信堪輿家,常有數輩在客舍,方伯常非之。自卜兆域於高祖忠勤公塋之西,恒語先贈尚書:「初至此地,覺足下步步如登高然,然實平地耳,心以為吉壤」。即決意用之,葬兩祖母夫人。而太師所擇在淄川縣,北距新城六十里,竟無後。方伯子孫衆多,愚兄弟同胞四人,三人成進士。府君初贈戶部左右侍郎,累贈刑部尚書,皆帶經筵講官,始知術士之言不足聽,而府君高見為不可及也。

  ○39沈淵

  同邑沈澄川 【 淵】 先生,幼時喪父,太夫人欲卜吉壤,不肯延致堪輿家。但每夜至舍後近地,縱橫步之再三,忽曰:「此即吉地也。」遂卜竁焉。後沈公成嘉靖乙丑進士,入翰林,官國子司業。卒,以東宮講官舊勞,特予祭葬。

  ○40號與地名泉名峯名巧合

  崑山顧炎武,號亭林。揚之通州有老儒,古姓,號辣泉。同年孟縣薛給事奮生,號老峯。皆地名、泉名、峯名連姓字巧合者,亦奇。古人不記有此例否?當博考之。

  ○41古籍亡佚不可解者

  《異聞錄》言「宋太平興國中,編次《御覽》,引用書一千六百九十種。以今考之,其無傳者十之七八矣。姚鉉以祥符四年集《唐文粹》,其序云:『今歷代墳籍,略無亡逸。』觀鉉所類文集,亦多不存」云云。當五代亂離板蕩之後,而古書多存,歷北宋太平全盛之世,而古書反亡,殊不可解。豈金源入汴,其兵火之厄反甚於五代時與?

  ○42張蘊

  宋張蘊為淄州兵馬監押。咸平中,契丹犯境,有全城之功。後為環州監押,雖處窮邊,猶建孔子廟。慶曆中,范文正過之,書其碑陰以美之。子揆、掞,以文學才行有名於世,皆登侍從。右見《澠水燕談錄》。今濟南郡城東三十里王舍人店,有東坡所書「讀書臺」三大字石刻,耕者出之田間,掞遺蹟也。

  ○43禮叅店

  范文正公幼隨其母客濟南長山縣,而讀書長白山之醴泉寺,今長山城外孝水南岸有公祠。城西十五里禮叅店,公所常往來之地。後公守青州,過長山,父老迎候於此。從曾叔祖開封太守曙峯公 【 之都】 作三賢祠於市之西北隅,以祀公與陳仲子、伏生,香火至今不絕。《文正集》舊刻大字本編首有《禮叅店圖》,俗訛為李三店,非也。

  ○44翟院深

  翟院深與李成皆營丘人,而院深伶工也。一日太守讌會,院深擊鼓失節,召問之,對曰:「適仰見飛鴻,淡佇可愛,思欲圖寫,凝思久之,不知鼓聲之失節也。」院深名在《宣和畫譜》,與史邦卿以堂吏而名列詞中大家,皆奇事。

  ○45章丘甯氏

  章丘縣西北有甯戚城,春秋齊甯戚采邑,今縣有甯氏,尚為巨族。余嘗輓從甥甯生一聯云;「相國悲歌扣牛角,仙人暫死食飛魚。」次句用《列仙傳》甯封事,皆甯氏也。

  ○46斷腸草

  田侍郎綸霞 【 雯】 言:「巡撫貴州日,署中庭砌間有草,結實紅如珊瑚可愛,熟時,有小鳥紅色,羽毛甚麗,來食此草。問之吏卒,云:『此斷腸草也,鳥亦名斷腸鳥,專以此草為食,皆有大毒。』」余觀《冷齋夜話》云:「斷腸草不可食,其花美好,名芙蓉花出陶貞白仙方。」其說稍異。

  ○47邊鸞

  唐邊鸞,德宗時人,尤善花鳥。晚轉徙澤潞,隨時施宜,畫帶根五參,亦極工妙。 【 《人參譜》。】

  ○48詩思

  唐鄭綮云:「詩思在灞橋驢子背上。」胡擢云:「吾詩思若在三峽聞猿聲時也。」余少在廣陵作《論詩絕句》,其一云:「詩情合在空舲峽,冷雁哀猿和竹枝。」用擢語也。後壬子秋典蜀試,歸舟下三峽,夜泊空舲,月下聞猿聲,忽悟前詩,乃知事皆前定爾。

  ○49雨後風光

  己丑歲,自春夏至秋八月多雨,書屋後叢竹甚茂,雨後鵝兒鴨雛拍浮其間,頗似畫本。余賦絕句云:「紫竹林中水滿塘,鵝兒得意弄輕黃。韈材剩有鵝溪絹,合付邊鸞與趙昌。」從姪磊字石丈,善丹青,當令補作一圖。

  ○50柳詩蛇足

  余嘗謂柳子厚「漁翁夜傍西巖宿」一首,末二句蛇足,刪作絕句乃佳。東坡論此詩亦云:「末二句可不必。」

  ○51詩意與古人暗合

  老杜詩「白鳥去邊明」;坡公詩「貪看白鳥橫秋浦,不覺青林沒晚潮」。余少登京口北固山多景樓,亦有句云「高飛白鳥過江明」,一時即目,不覺暗合。

  ○52遠公事可疑

  洪覺範云:「遠公拒謝康樂入社,而與盧循執手言笑。謂遠知人,則何暗於循?謂不知人,則何明於靈運?」余於此段公案,固常疑之。然又念遠開蓮社,衆至百數十人,何其多耶?豈此百數十人者,心盡不雜過康樂乎?抑來者不拒乎?宜淵明之攢眉。而獨拒一康樂,何說耶?恨不起遠於地下而問之。

  ○53劉跛子詩

  重陽前一日風雨,觀《冷齋夜話》劉跛子事,戲為絕句云:「不從勾漏覓丹砂,不借飆輪轉法華。秖愛青州劉跛子,一年一看洛陽花。」又云:「蜂蝶蕭疏春日斜,洛陽花事委泥沙。野人久狎東籬菊,不愛鋪堂富貴花。」 【 南唐徐熙畫牡丹進御,謂之鋪堂花。】

  ○54十七史外史書

  余少與考功西樵兄言:「史事自十七史外,如《史記》外則有蘇氏《古史》。前後《漢書》外有荀悅、袁宏兩《漢紀》。《三國志》外有謝陛《季漢書》。《晉書》外有崔鴻《十六國春秋》。《南北史》、《宋》、《齊》、《梁》、《陳》、《隋》諸書外有王通《元經》。《新唐書》外有劉昫《舊唐書》、范祖禹《唐鑑》。《五代史》外有薛居正《舊史》及馬令、陸游《南唐書》、吴任臣《十國春秋》。《宋史》外,北宋有王偁《東都事略》、曾鞏《隆平集》;南宋有李心傳《三朝朝野彙編》、葉紹翁《四朝聞見錄》。《元史》外有蘇天爵《名臣事略》。凡此諸書,皆當兼收並採,不可以其不列學官而偏廢之。」兄亟然其言。今五十餘年矣,白首汗青,徒有愧嘆,而西樵下世已三十七年。己丑重陽,秋霖乍霽,偶憶徃事,援筆記此。

  ○55董其昌詩

  東坡廬山詩云:「溪聲即是廣長舌,山色豈非清淨身。」萬曆中,董思白 【 其昌】 宗伯寄先大司馬太師府君詩云:「鐃歌即是廣長舌,大纛豈非精進幢。」全襲坡語,稍變其意耳。時府君以兵部尚書視師行邊,故云。

  ○56腐儒問妓

  里中一腐儒,忘其姓名,一日赴友人妓席。妓起行酒,次至腐儒,忽色莊問妓曰:「卿業此幾年矣?或不得已而為之乎?抑有所樂而為之乎?」合坐聞之皆大噱,而腐儒迄不悟。

  ○57馬弔牌

  余常不解吴俗好尚有三:鬬馬弔牌、喫河豚魚、敬畏五通邪神,雖士大夫不能免。近馬弔漸及北方,又加以混江、遊湖種種諸戲,吾里縉紳子弟多廢學競為之,不數年而貲產蕩盡,至有父母之殯在堂而第宅已鬻他姓者,終不悔也。始作俑者,安得尚方斬馬劍誅之,以正人心、以維惡俗乎!或云宋楊文公大年好葉子戲。

  ○58戴嵩畫牛

  《東坡志林》記杜處士蓄戴嵩畫牛一幅,甚寶惜之。有牧童見而笑曰:「牛鬬力在角,尾當搐入兩股間,今掉尾而鬬,謬矣。」此與黃筌別畫鍾馗抉鬼眼,精神、意思俱在拇指同旨。

  ○59先人著述應早付剞劂

  每見人家子孫留意祖父著述手澤,往往不多得。陸放翁記張子功樞密云:「先人有遺稿,滿四篋,字畫極難辨,惟某識之。某若死,則皆不傳,豈容不急歸耶。」此意今人知者蓋鮮矣。余所見葉文莊與中 【 盛】 遺集寫冊,皆手自點竄鈎勒,藏其裔孫文敏訒菴 【 方藹】 處,文敏仕為學士侍郎加尚書矣,余屢勸刻之,竟不果。興化李映碧 【 清】 廷尉丞好著書,常以陸游、馬令二家為經,別修《南唐書》,而以《江表志》、《釣磯立談》諸書為緯,尊李氏為正統,其書頗可傳。子木菴 【 柟】 官御史大夫,延余門人嘉定張雲章漢瞻專司讐較之役,荏苒數年,竟未剞劂,而木菴死矣。右皆有賢子孫,且官通顯,而不及傳先人之書,使流通於後世,況其下焉者乎?可嘆也。

  ○60竹炭

  《老學菴筆記》云:「北方多石炭,南方多木炭,蜀多竹炭。」余詢之門人,南部李曲江少司馬 【 先復】 云:「蜀中初無竹炭,不知宋時何以有之。」或古有之而其法不傳耶?

  ○61楊雲翼李基和詩中佳句

  《中州集》載楊雲翼詩「金波曾醉雁門州,信有人間五月秋。萬古河山雄朔部,四時風月入南樓。」云云,誠佳作也。近李梅厓中丞 【 基和】 代州詩云:「誰識雁門今夜月,山川別樣在氷壺。」亦是佳句,而彼土之高凉,可以想見矣。

  ○62李汾詩

  金李汾長源詩:「烟波蒼蒼孟津戍,旌旗歷歷河陽城。」不減少陵、東坡。

  ○63邢侗書法

  臨邑行太僕卿邢子愿先生 【 侗】 以書名萬曆間,取法晉人,不落唐、宋窠臼。其邑人王葱岳大司馬 【 洽】 萃其書為《來禽館帖》,凡數十卷,時號「北邢南董」。今董書盛行海內,而邢書知之者鮮矣,余西城別墅「茂林修竹」四大字是其真蹟。

  ○64名湖多被侵佔

  陸務觀云:「吾鄉鏡湖,為人侵耕幾盡,閬州南池數百頃亦為平陸。」古今勝蹟,往往陵谷遷移如此。吾郡明湖,幾分城之半,四五十年前,湖面甚闊,近為人家佔作藕塘,此疆彼界,畫為溝塍,舟行渠中,了無烟波浩淼之趣,幾何不為鏡湖、南池之續耶?為之一嘆。

  ○65方文佳句

  方嵞山 【 文】 《冬日林茂之前輩見過》云:「積雪初晴鳥晒毛,閑携幼女出林皋。家人莫怪兒衣薄,八十五翁猶縕袍。」嵞山又有詩云:「烏衣巷口多芳草,明日重過是早春。」亦佳句。

  ○66又一李龜年

  唐僖宗朝,南詔請和親,遣宗正少卿李龜年充使,是又一李龜年。

  ○67李紱

  自科塲許《五經》中式,而習者益衆,數科以來,如直隸、陝西某某,皆以《五經》掄元。戊子江西解元李紱,臨川人,《五經》文二、三塲皆刻程文,悉博大精深,殆有萬夫之禀,今官庶常。何澹菴 【 世基】 翰林云:「渠讀書,一覽輙誦,不忘也。」

  ○68一水

  一水,水名也。酈《注》:「渭水又東,會一水,水發吴山。《地理志》:『吴山,古汧山也。山下石穴,水溢石空,懸波側注。』」按此即一水之源,在靈應峰下。所謂「西鎮靈湫」是也。余丙子祭告西鎮,嘗品茶於此,與西山玉泉極相似。

  ○69吴天章詩

  吴天章《答人》云:「自卜條南舊隱居,明星玉女對攤書。門前萬里崑崙水,千點桃花尺半魚。」又「至今堯峰上,猶上堯時日。」又「河聲過雷首,雨氣下風陵。」

  ○70西樵詩

  西樵《古意》云:「鵁鶄兩兩栖浦沙,昨夜郎來眠妾家。滅燭入門戴星去,看郎一似菖蒲花。」最質而古。